推广 热搜:

学者提出前列腺癌治疗新策略头条热点

   更新时间: 2025-09-22 16:09  发布时间: 3个月前   2990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陈凌武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出了创新思路,即针对唾液酸代谢免疫检查点交互通路制定新的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前列腺癌是男性群体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局限性阶段,虽然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手段,但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目前临床所采用的一些指标以及基因组分型方法,在精准预测高危患者术后生化复发情况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将局限性前列腺癌划分为三个具有显著预后差异的蛋白质组亚型:免疫活化型(最佳预后)、花生四烯酸代谢型及唾液酸代谢型(最差预后)。通过AI赋能方式筛选出关键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蛋白质组亚型分类模型,精准识别临床上真正的高危患者。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赋能,从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关键蛋白标志物,并以此建立了蛋白质组亚型分类模型。借助这一模型,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出真正具有高风险的患者。

从作用机制来看,抑制NANS能够有效阻断唾液酸代谢途径。这一过程会减少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化修饰,进而扭转由M2型巨噬细胞主导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当免疫抑制微环境得到改善后,能够促进CD8 + 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论文通讯作者陈凌武表示,该研究不仅发现新型预后标志物,同时提出了针对唾液酸代谢免疫检查点交互通路的治疗新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10.1038/s4146702558569w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实时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实时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