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3000年前的南海台风季比现在早,未来可能重演到底是什么回事

   更新时间: 2025-07-28 01:07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1870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晏宏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气候与大气科学》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博士后赵楠钰为第一作者,晏宏为通讯作者。

长期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机制仍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观测记录时间较短(不足100年),热带气旋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或自然变率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对于未来全球变暖趋势下的预测预估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古气候记录是对现代观测资料的重要补充,但传统的古气候记录由于分辨率较低,难以识别发生在天周时间尺度上的热带气旋事件。

?

团队利用南海北部生存在约3000年前的化石砗磲生长速率记录(约12年),建立了首个可用于研究史前热带气旋活动的日分辨率代用指标。通过分析砗磲代用记录的变化模式,重建了月度热带气旋发生频率。

?

研究显示现代南海热带气旋频率在秋季(910月)达到峰值,但3000年前的热带气旋更频繁地发生于夏季(68月),其发生频率较现代高约15%。结合古气候记录分析表明,这种热带气旋的季节性偏移和频率增加可能与当时热带辐合带的相对偏北有关,这为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更有利条件。这一发现暗示,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海热带气旋季节可能出现提前趋势,且发生频率存在增加的可能性。

?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5304, 4240030433, 42221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08048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GZC20241696, 2024M753203)等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10.1038/s41612025011001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实时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实时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1